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政策资讯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来源:乌兰察布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发布时间:2022-08-18 17:32|浏览次数:1182


为进一步挖掘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加快推进马铃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精神,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马铃薯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做强种薯、加工专用薯,做精商品薯”为目标,围绕稳定面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思路,发展马铃薯全产业链,全面推进马铃薯提质增效,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国马铃薯之都”影响力,为打造全区“百亿级”薯产业唱主角。 

二、行动目标 

2021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00万亩,总产量350万吨;马铃薯脱毒苗2.2亿株,脱毒微型薯4.1亿粒;原种12万吨;脱毒种薯种植比例90%;鲜薯加工量近120万吨。2022年,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总产量达到360万吨;脱毒苗达到2.8亿株,脱毒微型薯达到5.6亿粒;原种达到14万吨;脱毒种薯种植比例达到91%以上;鲜薯加工量达到125万吨以上。到2025年,播种面积保持不变,总产量达到406万吨以上;脱毒苗达到5亿株,脱毒微型薯分别达到10亿粒;原种达到25万吨;脱毒种薯种植比例达到95%以上;鲜薯加工量达到175万吨以上。兴和县至四子王旗250公里马铃薯优势种植产业带持续巩固,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专用优质新品种,重点发展的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高,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进辐射带动强的精深加工企业,建成国家级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乌兰察布马铃薯”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建立“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种薯专业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的“中国马铃薯之都”发展新格局,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种薯质量和繁育能力 

1.切实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依托市农科所、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创新平台、种薯企业等科研平台,积极引进国家和自治区马铃薯行业专家,集中力量选育登记淀粉含量高、适合机械化、抗逆性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新品种。 

2.提高种薯繁育能力。鼓励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种薯企业,完善组培室、网室、高标准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提升企业脱毒苗、微型薯及原种生产能力。持续推进察右前旗、四子王旗两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 

3.加强种薯基地建设。规划建立固定的高标准种薯基地,制定严格的种薯基地生产规定,并严格执行。建立种薯繁育准入制度和科学轮作制度,科学选定轮作作物,严格要求种薯基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切实保障种薯质量。2022年,全市划定高标准种薯繁育基地达到33万亩,到2025年,高标准种薯繁育基地达到60万亩(按照三年轮作制度,每年种植20万亩马铃薯种薯)。 

4.提升种薯质量监管水平。建立马铃薯质量可追溯平台,推行最严格的种薯质量监管体系。加强马铃薯质量管控,切实发挥市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作用,提高马铃薯种薯田检验检测覆盖度,种薯生产经营主体检测率保持100%。加大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品种侵权生产行为,引导种薯企业合理有序竞争发展。 

责任部门:市农牧局、农科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高种植生产水平 

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优化种植结构,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中加、希森、民丰等种薯企业,重点在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东八号乡,商都县屯垦队镇、七台镇,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巴音塔拉镇,兴和县大库联乡、团结乡,察右中旗广益隆镇、科布尔镇,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当郎忽洞苏木等地建设以原种为主的种薯功能区,全市种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 

依托马铃薯加工企业,重点在商都县七台镇、西井子镇,化德县长顺镇、白音特拉乡,察右后旗大六号镇、红格尔图镇,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大黑河乡等地建设以淀粉、全粉、薯条、薯片等为主的加工专用薯生产功能区,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 

在各旗县市区建设马铃薯鲜食薯功能区200万亩,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多抗鲜食新品种,扩大早熟早上市品种种植面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 

2.推广绿色综合增产技术。继续推广脱毒种薯种植,大力推广控水降耗、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绿色生产技术,集成智能滴灌、浅埋滴灌、低流量滴灌带、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液体配方肥、微生物菌剂、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积极推广有机旱作马铃薯生产技术。到2025年,全市马铃薯平均单产增产幅度达到15%以上。 

3.强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种植、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强化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马铃薯专业乡、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标准化生产规模和水平。 

责任部门:市农牧局、农科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延伸加工产业链 

1.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引进与基地联系紧密、产品效益好、辐射带动强、发展潜力大、具有托底加工实力的大型马铃薯淀粉、全粉、薯片、薯条等精深加工企业。 

2.推动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鼓励现有马铃薯淀粉、全粉、薯片、薯条等企业通过新增生产线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引导种植户与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增加马铃薯订单种植规模,扩大马铃薯加工原料种植生产面积,保障原料的高质量稳定供给。探索“政策性+商业性”农业保险模式,保障亩投入成本,实现订单种植面积保险全覆盖。 

3.建设马铃薯净菜加工龙头企业。在现有土豆集、康安利丰、川顺、健坤等净菜加工企业的带动下,进一步扩大鲜薯干洗、水洗后分级包装和鲜切净菜加工能力,争取更多不同品类的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增加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型城市的净菜供应能力。2022年,全市马铃薯净菜加工企业达到5家;到2025年,马铃薯净菜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马铃薯净菜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上。 

责任部门:市农牧局、财政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金融办、自然资源局、外事办(商务局),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品牌建设。运用好“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加强“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的宣传、推广,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扶持培育专门的经纪人和营销团队。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生产、质量、包装、加工标准化技术规程。推行马铃薯贴标销售,进入全国市场的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统一粘贴身份标识,带着“身份证”进市场。 

责任部门:市农牧局、财政局、外事办(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拓宽营销渠道。立足市场需求,制定品牌产品分级标准。以高端精包装产品进商超,中端包装产品进餐饮、进批发市场的营销思路,在全国大中城市逐步建立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销售配套仓储设施、批发档口等,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市场,搭建线下营销网络。到2025年,积极推动在大中城市建立批发档口5个。建设专卖店、旗舰店,开拓电商销售渠道,辅助线下销售。利用好现有高标准仓储设施,实现鲜薯错峰销售,稳定供应。发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电子交易中心带动作用,争取在我市建立全国马铃薯期货交易交割地。 

责任部门:市农牧局、财政局、金融办、外事办(商务局),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旗县市区要成立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要结合实际及资金落实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提供农资、农机、植保、技术、销售等社会认可度高,运营管理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拓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马铃薯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协会在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协助加强马铃薯行业管理,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引进培育产业人才。发挥好科研、技术、营销等方面现有人才作用,引进产业高尖人才,加强科技特派员服务,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动提升我市马铃薯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附件:1.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工作目标

2.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支持政策    


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工作目标.jpg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支持政策

一、马铃薯生产者补贴 

自治区从国家下达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中调剂5%的资金,用于全市马铃薯微型薯、加工专用薯、种植者补贴。 

二、品种选育推广经费补贴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20〕35号)文件精神,对全市科研院所和企业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自治区内年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的品种,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年推广面积30万亩以上的品种,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 

三、加工环节补贴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20〕35号)文件精神,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对标准化种植且形成有效订单的,自治区给予收购主体20元/吨补贴。


Copyright © 2020-2021 乌兰察布市工商联合会(总商会)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蒙ICP备2021001474号
主办:乌兰察布市工商联合会(总商会)